血液离心机在临床检验、血液制品制备等场景中应用广泛,其操作**性和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与人员**。以下是工作过程中的核心注意事项,涵盖操作前、操作中、操作后及特殊情况处理:
-
设备状态检查
-
外观与电源:确认离心机外壳无破损、电源线及插头完好,接地装置可靠(避免漏电)。
-
转子与配件:检查转子是否有裂纹、腐蚀或变形,离心管套筒(适配器)是否匹配(防止离心管晃动),转子盖密封圈是否完好(保证密闭性)。
-
功能测试:开机试运行,观察转子转动是否平稳、无异常噪音或振动,制冷型离心机需确认温度控制正常(如 4℃离心前提前预冷)。
-
样本与离心管准备
-
离心管选择:使用符合转子规格的专用离心管(如塑料离心管、玻璃离心管),避免使用破损、老化的管子(防止离心时破裂漏液)。
-
样本平衡:关键操作! 对称放置的离心管内样本体积需一致(误差≤0.1mL),若样本数量为奇数,需用等量水或平衡液的离心管补齐,确保转子受力平衡(避免因重心偏移导致转子损坏或设备振动失控)。
-
密封处理:离心管需盖紧盖子(尤其是处理传染性血液样本时),防止离心时液体溅出污染转子或操作人员。
-
参数设置合理
-
根据实验需求设置转速(rpm)、离心力(RCF)、时间和温度,避免盲目提高转速:
-
例如:分离红细胞与血浆的常规离心,转速通常为 3000-4000rpm,时间 5-10 分钟;若转速过高,可能导致红细胞破裂(溶血),影响血浆质量。
-
确认参数单位:部分离心机同时显示 rpm 和 RCF,需注意区分(RCF 更能反映实际离心力,不受转子半径影响)。
-
运行中监控
-
离心启动后,观察设备是否有异常振动、噪音或异味,若出现立即按 “紧急制动” 按钮停机,排查原因(如平衡失衡、转子故障)。
-
禁止在离心过程中打开离心机盖或触碰转子,防止样本飞溅或机械伤害。
-
避免频繁启停:短时间内多次启停会增加电机负荷,缩短设备寿命。
-
样本与设备清洁
-
取出样本时动作轻柔,避免剧烈晃动导致已分离的成分重新混合。
-
若发生样本泄漏,需立即断电,用 75% 酒精或含氯**剂彻底清洁转子、离心腔和套筒,避免生物污染(尤其处理传染病患者血液时)。
-
清理后擦干设备内部,保持干燥,防止转子生锈或电路受潮。
-
设备维护
-
定期(如每月)检查转子螺丝是否松动,涂抹专用润滑剂(按说明书要求)。
-
长期不用时,需断开电源,转子单独存放于干燥处,避免受压变形。
-
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校准(如转速、温度校准),确保参数准确。
-
生物**防护:处理血液样本时需佩戴手套、护目镜,若样本含病原体(如 HIV、乙肝病毒),需在生物**柜内操作,离心管需使用防漏密封盖。
-
离心管破裂处理:若离心后发现离心管破裂,严禁直接用手接触,需用镊子夹取碎片,并用**湿巾包裹处理,同时对接触区域彻底**。
-
低温离心注意:使用制冷功能后,需待离心腔温度回升至室温再打开盖子,避免腔内结露影响设备电路;长期低温使用后,需定期检查制冷系统是否正常(如制冷剂泄漏)。
总之,血液离心机的操作需遵循 “****、参数精准、清洁规范” 的原则,既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,也能延长设备寿命,降低**风险。操作人员需经过培训,熟悉设备说明书后再上岗。